2007年8月2日星期四

許家驊﹕普通市民代局長作答@明報專訊

許家驊﹕普通市民代局長作答 2007年8月2日

【明報專訊】作者為香港發展論壇理事

皇后碼頭爭奪戰愈演愈烈,看樣子像是當日世貿韓農事件般,分別只在今趟是場曠日持久的連續鬧劇而已。林鄭月娥隻身單刀赴會,以一敵百,更是連場好戲的高潮所在。事後有不少人褒揚林太的「走入群眾」勇氣,但敵對陣營當然亦紛紛提出連串問題,詰問和責難林太,更有名嘴指林太舉措直令政府誠信破產。

本來筆者一介平民,在此等高規格的罵戰中,哪有資格置喙?但眼見政府沒有回應,便有骨鯁在喉、不得不吐之感,故此斗膽以一平民百姓身分,回應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大是大非詰難。當然,筆者意見全然不能等同官方立場,但相信也可代表不少社會人士的聲音。

他們要問林太,「皇后碼頭、愛丁堡廣場及大會堂這三位一體的公共空間是否不可分割?是否在歷史上、社會上、文化上構成了香港城市的心臟?」對此,局方當然不會正面回答,否則便會予人口實,斷章取義的窮追猛打下去。但筆者認為,應該問的不是官員,而是全港700萬市民。「皇碼」是公家地方,是大眾的財產,要遷要留便應該由全部市民決定,而斷斷不是一小撮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的決定,也不應該是官府的意願。

真有那麼深的集體回憶?

問題是社會大眾真的對這個地方有那麼高的評價?有那麼深的集體回憶?有那樣濃厚的文化感情?三位真的一定要一體嗎?要緊記的,是政府並非要拆「皇碼」,而只把它遷移至鄰近地方,是否三者不再直線排列便完全失卻了它們的義意?社會便從此沒了公共空間?香港便失去了歷史、社會或文化的心臟?

這些說法真真言重了。說實在的,筆者對這些扮高深、偽裝作滿有文化感情、終日沉溺於矯情的高級知識分子之說法,嗤之以鼻,也相信香港大部分市民並不認同這些論述或闡釋。當然,知識分子總喜歡看待自己是群眾或時代的領先者,可以帶領文化水平不高的群眾,諸如筆者等,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文化境界。但對不起,筆者並不需要這些領袖,正如《號外》或《學苑》等高深讀物,還是留在大學生的圈子好了,請不要硬加在我等凡夫俗子身上。

動員過萬支持者聲援?

說實在的,若大部分香港市民也抱有如本土行動的想法,他們便應有能耐動員過萬支持者以作聲援,那時候,佔盡上風的該是他們,被動求和的,恐怕是政府呢!

美利樓被遷往赤柱,是否就代表是個劣質的保育國際笑話?筆者看倒未必,而相信不少香港人也不作如是想。更何,政府建議把「皇碼」遷移,是在原址附近,在中環心臟地帶,而非如所指的走到北角、筲箕灣去。試問,把「皇碼」移過少許,它的保育價值便真的會蕩然無存嗎?沒有了三者的直線連繫,「皇碼」便會等於廢物一堆嗎?

潮流興講「公共空間」。筆者想,把「皇碼」移開三數十呎,三位不再直線的連在一起,人們便再不去那處聚合、吃飯、下棋嗎?這個公共空間便是被摧淨盡嗎?試問在那裏出入的眾多小市民,有多少是知道這三位一體的原意和歷史因由?又有多少在到那處歇息時,心中是想念、記掛這些抽象的歷史、文化傳承呢?

說到底,把「皇后碼頭、愛丁堡廣場及大會堂」這所謂「直線的三位一體獨特組合」,說成是香港社會和歷史的命脈,是太言重、沉重了。也許這是不少高級知識分子的聯想、獨特感觸,甚或使命感,但對於大眾而言,附和的只怕僅屬少數。

知識分子可以沉醉於他們的集體回憶,但對很多人,包括筆者在內,每每對中環區交通的極度擠塞早已感到非常厭惡和不耐煩,絕對是希望早日可以忘卻這個交通擠塞的「集體回憶」的。但我等凡夫俗子的權利又在哪?

至於說林太口講「溝通」,到頭來既沒「溝」也無「通」,是「林局長在拆政府的誠信」。唉,大佬啊,這個論壇擺明就是個鴻門宴,並非什麼講理由的地方,事實上,所有要講的道理早已說得清清楚楚,但雙方立場南轅北轍,根本就沒有妥協餘地,林太膽敢深入虎穴,不過是希望展示一點政府的誠意罷了,在場內重複政府立場,也自然是指定動作。故此,政府打正名號說「溝通」,不過是得體之說法而已!

羞辱官員 理性溝通?

反過來說,你本土行動所搞的「論壇」,不也是壓根兒只想羞辱政府官員、爭取最大的傳媒鎂光燈的「騷」罷了?目的不過是希望攫取最大輿論支持,而非擺事實、講道理。你們口口聲聲講「理性溝通、討論」,卻站在人家背後展示「一錯再錯」大字一堆,又是什麼門子的誠意溝通、理性討論?你在清算、鬥臭人家,便是理所當然,人家口說「溝通」卻實則在表態,便是誠信破產,這究竟是怎麼樣的道理?又是何等樣的偽善?

【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】

~ Agree